承德避暑山庄又名“承德离宫”或“热河行宫”,是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、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,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。 康熙二十年(公元1681年),清政府为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,巩固北部边防,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。每年秋季,皇帝带领王公大臣、八旗军队、乃至后宫妃嫔、皇族子孙等数万人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,以达到训练军队、固边守防之目的。为了解决皇帝沿途的吃、住,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,相继修建21座行宫,热河行宫就是其中之一。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,历经清朝三代皇帝:康熙、雍正、乾隆,耗时89年建成。
整个山庄殿宇巍峨,古朴淡雅;明湖百顷,洲岛错落;平川旷野,芳草如茵;山峦苍翠,林木葱郁。在一片翠绿之中,一百二十多组风格各异的古代建筑群掩映于青山绿水之中,构成了一幅幅令人陶醉的风景画。金碧辉煌的外八庙寺庙群气势磅礴,建筑雄伟,似颗颗珍珠点缀在山庄外围。这些庙宇集全国各族建筑之精华,熔于一炉,铸为一体,形成了与各地庙宇迥然不同的独特风格。在承德市兴隆县城的西北部, 还有一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、省级森林公园雾灵山。公园总面积为1.44万公顷,森林覆盖率76.2%。森林公园内,山势雄奇、云雾缭绕、峰峦叠翠,溪水潺潺、林海苍郁、村木参天、奇花异草、走兽飞禽,地域十分广阔,大部分的山峰海拔在1500米以上。
避暑山庄兴建后,清帝每年都有大量时间在此处理军政要事,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,成为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。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,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、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。占地564万平方米,环绕山庄婉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。内有康熙、乾隆钦定的72景。拥有殿、堂、楼、馆、亭、榭、阁、轩、斋、寺、等建筑100余处。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,园中有山。
苑景区的精华基本上在湖区,康熙曾夸耀说,“天然风景胜西湖”。湖区虽然没有颐和园的昆明湖那么大,但是由于洲岛错落,湖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5个湖,各湖之间又有桥相通,两岸绿树成荫,山庄主要的风景建筑又都散落在湖区的周围,因此显得曲折有致,秀丽多姿。湖区位于山庄东南,有大小湖泊八处(西湖、澄湖、如意泅、上湖、下湖、银溯、镜溯及半月湖),统称为塞湖。湖中的两个岛分别有两组建筑,一组叫“如意洲”,一组叫“月色江声”。都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。
平原区位于山庄北部,分为西部草原和东部林地。草原是皇帝举行赛马活动的场地,林地称万树园,当年园内有大小蒙古包28座,最大的一座“御幄”包直径达7丈2尺,是皇帝的临时宫殿。西侧的文津阁,为中国四大皇家藏书名阁之一。
宫殿区位于避暑山庄南端,包括“正宫”、“松鹤斋”、“万壑松风”和“东宫”(已毁)四组建筑。是清帝理朝听政、举行大典和寝居之所。其后的殿堂是皇帝处理朝政、读书和居住的地方。承德避暑山庄大小建筑有120多组,其中康熙以四字组成36景,乾隆以三字组成36景,这就是山庄著名的72景。
在避暑山庄的东面和北面、武烈河两岸和狮子沟北沿的山丘地带,依照西藏、新疆喇嘛教寺庙的形式修建有12座寺庙,供西方、北方少数民族的上层及贵族朝觐皇帝时礼佛之用。其中的8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,故被称为“外八庙”。这12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,是当时清政府为了团结蒙古、新疆、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,利用宗教作为笼络手段而修建的。这些庙宇多利用向阳山坡层层修建,主要殿堂耸立突出、雄伟壮观。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,同时又具有不同风格的强烈对比,避暑山庄朴素淡雅,其周围寺庙金碧辉煌。这是清帝处理民族关系重要举措之一。
承德交通:
外部交通
铁路:承德火车站位于承德市东南,京承、锦承、承隆三条铁路在承德站交汇,北京-丹东、北京南-乌兰浩特的直快列车也途经此地。去承德旅游一般取道北京,承德市与北京临近,仅距230公里,故可以北京作为中转站,也可以从锦州、沈阳方面前往。去木兰围场旅游一般在北京北站乘京通线列车在四合永车站下车,再转乘中巴前往。
公路:承德有公路向四周辐射,境内有101、111、112国道通过,向北可通往内蒙古,向东可达辽宁,西南前往北京,东南则到天津。从北京到承德大约只需要5个小时。承德长途汽车站现已开通至北京及石家庄的高级快客,在旅游季节,北京和天津都有旅游班车直达承德,平时也有固定班次的长途汽车往返。
市内交通
公交车:承德的交通非常方便,有多种代步方式。承德市内的小公共汽车,线路齐全,车次也比较多,花1元钱一般可到市内各景点(到小布达拉宫和须弥福寿之庙需步行10-15分钟)。从避暑山庄大门外乘6、15路可到外八庙。
出租车:承德的出租车起价为5元/2公里,以后1.4元/公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