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大家初识姑苏寒山寺,都是在少年时代吧!一首传唱千年的《枫桥夜泊》:“月落鸟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
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”始终萦绕在脑海之中,让多少人魂牵梦绕,想要去寒山寺一探究竟!其实寒山寺并不如所想象中的那样大,是一座较小的古寺,如果走马观花的转一圈,最多不过十几分钟,其寓意却传千古。
寒山寺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(502—519年),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。寒山寺最初的名字叫“妙利普明塔院”。相传在唐代贞观年间,这里来了两位天台山的高僧寒山和拾得,才改名为“寒山寺”的。事实上寒山寺的得名已无从考证,但寒山子与拾得确实是与寒山寺渊源深厚的两位僧人。
来到寒山寺,不得不说张继和他的名诗:“月落鸟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”这是当年张继进京考试名落孙山,归途中夜泊枫桥,写下的绝唱。
在苏州众多美丽的湖山胜景中,寒山寺只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古寺,没想到,张继的一首绝句,让它名扬千古。总觉得姑苏是幸运的,一首诗成就了一处使得国内外游客流连往返的一道风景,这一景观又积淀着一段厚重的历史。过枫桥古镇的石板路小巷,或是站在枫桥桥头,抬眼即可见碧瓦黄墙的寒山寺坐落在绿树丛中,院内青松翠柏,曲径通幽。诗韵钟声千载流传,寒山古刹名扬天下。
沿着南墙外的枫桥街,一条不太宽的古香古色的商业街,路的两侧排列着高高矮矮,胖胖瘦瘦的商铺、茶馆、饭店。路是青石板铺的,石面已经被磨得光滑发亮。每天都有许多南来北往的人纷至沓来。走到了丁字路口,往左一转弯,路忽然变得宽敞起来,再往前走就更宽敞了。黄色的照墙好像一道屏风耸立山门之前,就像老北京四合院的影壁墙,照墙上嵌有三方青石,上刻“寒山寺”三字,署名“东湖陶浚宣书”,字体铁划银钩,笔力雄峻,古朴苍劲。
一般寺院的门都是面朝南,而寒山寺的山门却面朝西,这是因为京杭大运河南北流向通过苏州,就在寒山寺的西边。古代年间,水上交通日益发展和繁忙,为了方便商人、船民、农民、信徒乘船来此朝拜进香,大门就朝河边开了。寒山寺是佛教圣地,山门朝西开,还表示崇敬向往佛国圣地的意思,因为佛祖在西方极乐世界。
来到大钟楼前,寒山寺的钟声历来被诗人们题咏,那悠扬的钟声已深入人心。在寒山寺的围墙上,醒目的唐诗比比皆是。那些千古名句,字字珠玑,语言优美,意义深邃,给佛教文化增添了无尽的魅力。寒山寺的诗碑,总高为16.9米、重约400吨,其正面刻着俞樾所书的张继的《枫桥夜泊》,背面则刻有乾隆御笔的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。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,如韦应物、岳飞、苏东坡、陆游、唐寅、沈德潜、康有为、吴昌硕等都先后来过寒山寺,他们带来了各家的祝福和虔诚,毫无保留地永久保存在这里,留在了古屋的心脏里,留在了古树的血脉里,留在了诗情画意里。
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,想必有很多人都想去寒山寺感受一番吧!